矛盾意向治療法
Buddhist calendar 3041年十月廿七
卓俊宏 (4552) 2014-12-18 08:44:51 THR
之前看到一個案例,在2008年時發布的資料。有個人,當時他41歲。因為面對人的時候會異常恐懼,為此找了心理醫生求治。

他的症狀就是不能在人面前書寫,或在人面前他不能有效地進行機械操作。在很長的時間裡,如果有人在周圍,他就不能簽支票。在眾人面前發言時,也十分緊張。

醫生告訴他遇到恐懼的情形時,不要迴避,而是立即進入這一狀態。在眾人面前努力顯示出自己是一個多麼好的發抖者。他要向人們顯示自己的病症,盡力去表現出發抖的樣子。

病人照醫生的話作了,他取得了成功。他說:「我不再發抖了,我不再到恐懼了,無論我如何讓自己發抖,我都做不到。」

還有一個醫學院的大學生,實習階段出現了一個毛病。每當走進手術室,當他的指導教師出現時,他的手都開始發抖。無論如何也不能控制。有一次他恰巧聽了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講座。他告訴自己:「他來了,我要向他表明我是一個多麼出色的手發抖的人,我要向他表明我的手抖的多麼優美。但令他驚奇的是,無論他多麼想抖,他也無法抖動了。」

所以『矛盾意向治療法』大致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症狀的問題而來。有以下三點注意事項:

1. 減少自我關注。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所面臨的具體事務上,而不要關注自己的感覺。這是很重要的。當你發現你在關注自己的臉是不是紅了,心是不是跳快了,關注這類問題時,神經系統的活動就會不由自主地受到激活或強化。而你減少關注它,就可以使它得到休息,其衝動強度也就自然減弱了。為了減小對自我的關注,你要在所處的情境中學會關注你的真正的問題,比如你的應聘,你的考官,你的環境等。

2. 放棄控制意圖。通常我們發現自己不自然了,臉紅了,手抖了,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做出努力來控制自己的這些反應。問題是,植物神經系統的工作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受到我們的意識的控制的。所以我們越是努力去控制,就越是容易發現我們的控制無效,結果就讓自己處於緊張,甚至焦慮不堪的狀態裡了。而如果我們放棄控制意圖,不去理會,它倒是會自動熄滅的。放棄控制的意圖,也就要求你對最壞的後果心中有數並能坦然接受:大不了我這一次應聘落選,我可以東山再起嘛!我還年輕,不怕一時挫折,不會一蹶不振!

3. 培養接受態度。我們要學會與症狀為友。當我們發現自己欲手抖臉紅時,我們不要與之為敵, 進行鬥爭,控制,而是要學會接受它。我們可以對自己這樣說,我就是有些膽小,有些靦腆,這沒什麼啦。來吧,就臉紅吧,就手抖吧。如果你能這樣對自己說,(即自言自語),神經系統的工作就會變得強度降低,對我們的影響也變小了。而我們的對抗,則強化了它。接受它,沒有關係的。與症狀和平共處,必定也就相安無事了。接受的態度之下,就可以以柔克剛,以智取勝了。

後記:

這種情況,也不一定要用矛盾意向。事實上心理牽涉到生理。如果此人當時生理狀況十分良好,比如慢跑20分鐘後,把生理機能調到最佳狀態,他會發覺事實上,一切沒有之前想像的恐懼。



Buddhist calendar 3041年十月廿七
1.3 逸帆
2014-12-21 17:15:29 SUN
有理,反其道而行,可以試試看。
Buddhist calendar 3041年十月廿七
1.4
2014-12-30 14:15:13 TUE
哈哈 有意思
Buddhist calendar 3041年十月廿七
1.5 范閑
2015-05-13 21:31:28 WED
我們心中的恐懼,永遠比真正的危險巨大的多。
1